334311909_737153124686206_4534665113321097548_n.jpg

<aside> ⌛ 「怎麼還有五分鐘才下課?好累喔!」曾經,學生望了望教室後的時鐘,埋怨著。 「怎麼只剩下五分鐘?我們還差五分耶!」上一週,學生盯著計分表,埋怨著。 這是在我課堂中的真實事件,中間發生了什麼事?

</aside>

去年十二月拜讀了王永福福哥的《遊戲化教學的技術》,即使應用還很生澀,就有了這樣的改變。也因為這樣的改變,我懷著感恩的心參加澎湖場講座,也希望透過真實的體驗與觀察,學習更多應用的細節。

福哥教學相關的書籍、線上課都帶給我很多啟發,但現場的體驗真的還是不同,我看到的,是一個典範。

學習熱情被開啟的瞬間

福哥在短短兩個小時的教學示範中,精心安排、精準控制了不同遊戲化教學的導入階段,讓老師們也能體會這神奇的課程魔法。福哥以澎湖開場,精彩流暢的講述吸引了全場,即使如此,畢竟初次相見,距離感難免,一如常見的研習場合。但福哥不斷提醒著:「不要只聽我說了什麼,更要看我了做什麼。」「記住現在這個樣子。」因為等一下會完全不同。

參與的火種在分組、宣布獎品時埋下,但素不相識的組員、贈書與小積木都還不足以改變大家平靜的神情。然而,宣佈第一次小組討論活動與加分機制時,火苗開始燃起,一個再簡單不過的單選題,卻在宣布正解時掀起此起彼落的歡呼與哀怨聲,畢竟那攸關五千分與一千分的巨大差距。接著問答、小組討論、發表等互動機制穿插。學員很忙,手除了要高舉,更要精算搶答時刻,才能得到福哥麥克風的青睞。熱情蔓延全場,這氛圍與開場判若雲泥。即便獎品中的書我早有了,也被小組、被整個教室氣氛所感染,舉著手久久不放……

福哥書中說:「學生們都是熱愛學習,也願意投入學習,只是他們參與的開關沒有被開啟。」在短短的一堂課中,我再次看到了開關「喀嚓」的那個片刻,讓人驚呼。

遊戲化教學不是玩遊戲

考試進度壓力是國高中課堂不可迴避的難題,如果太複雜、太花時間、太脫離教學目標,遊戲再有趣,都只能敬謝不敏。但遊戲化教學不是玩遊戲,而是將遊戲的元素融入到教學當中,讓學生能更專注投入課堂,以達成教學目標。

兩個小時要教完遊戲化教學的基本觀念、核心要素、理論依據,還要示範,還不能整場講述硬塞知識、要讓學員學得會,這可能嗎?福哥做到了。

整場研習中福哥的每個引導、提問、案例都是精心的教學設計,再加上遊戲化機制活化學習動能,即使是艱澀難啃的三角學習理論,一樣可以化為一個個的小組任務,滿滿的分數、也是滿滿的學習量。整場研習沒有玩遊戲,但是遊戲化的教學卻讓人像玩遊戲一樣的投入。

遊戲化教學不是玩遊戲,於是不太會玩遊戲的老師、要趕課程進度的老師、又希望學生能更有學習動機的老師,如我,放心了。

加分?重點是鼓勵參與

曾經,我很討厭加分機制。當學生時,只要老師一提到加分,我便開始對回答問題反感,也許是不想被全班注目、也許是認為學習熱情不該以分數衡量。雖然討厭,初任教師時,為了提升學生學習動機,也曾引入一段時間,初始效果良好,但一次課堂中,補充的問題隨口一問,學生竟開始計較:「老師,這有加分嗎?沒有我就不回答了。」因為曾經的我與我的課堂,我開始相信確有所謂的過度辯證效應。

《遊戲化教學的技術》中,福哥對於內外在動機與過度辯證、破壞效應的澄清多有著墨,有理有據。於是,我重拾信心,決定再試一次。從上學期末至今,並沒有出現曾經的窘況。兩次都有加分、分組、獎勵(這次的還更簡單),甚至這次的學生原本學習動機更低,到底差異在哪?我才驚覺,遊戲化教學關鍵機制缺一不可,當年的課堂答對才有分數,原來,是少了「無風險環境」的建立。

這次研習中,有個問題我沒有聽清楚,所以難得被福哥點到竟答非所問,但仍然為小組獲得了一千分。只加分不扣分,因為鼓勵參與而不是正確;你五千我一千差異化給分,於是學生為求正解積極投入;手機課堂中響了!其他組歡呼送分五千,全班皆大歡喜。這樣被正向鼓勵的氣氛,怎麼會不讓人想參與呢?福哥說:「遊戲化,只是讓大家有一個投入的理由。」所以回答不論對錯都有分數,這代表每次的主動參與都被珍視,於是,學生才敢開口。當越來越多學生敢開口,上課氣氛對了,分數反而變得次要。

會後,有老師提問:為什麼福哥要將課堂遊戲化?福哥的回答很真誠:除了表面上說的提升動機等種種理由,更重要的,是為了自己。聽到時,我也心有所感,因為《遊戲化教學的技術》,我不再擔心走進那個動機低落的班級教室,不用忍受空等回應的度秒如年,真好。

最後,實際參與過一次福哥的課堂,最能感受到所謂「高標準的要求造就高水準的課堂」。在每一個細節都能看到福哥對教學設計的完美堅持,不論是課程安排的靈活、節奏掌控的緊湊、即時回饋的精準,細緻到背景音樂、簡報的熟稔等,這是在《教學的技術》線上課中就看得到的,但現場親見更讓人驚嘆。